廢水要達到理想的處理效果,分質分流是基本的前提,許多電鍍廢水處理同行也很重視這一點,但在具體的操作層面,卻有很多不合理之處,典型的有以下三種。 01 只考慮污染物指標,忽略了成分 例如,能夠體現為總磷指標的污染物包括焦磷、正磷、次亞磷、有機磷等等,每種磷的性質不同,混合在一起處理會大幅提高處理難度和成本。 02 只考慮污染物成分,忽略了濃度 例如,化學鎳清洗水和化學鎳廢液的濃度相差50倍以上,不經調控簡單混合后,水質波動大幅增加,任何處理工藝都無法保證處理效果。 03 認為分流之后就不存在交叉污染 例如,同一條鍍鎳線上的前處理工序(酸洗、脫脂)廢水因為掛具或滾筒的夾帶,都會含有一定量鎳離子,如果不對前處理水進行除鎳處理,必然導致重金屬超標。 因為以上這些原因,許多電鍍廢水項目的終處理效果往往達不到預期。有些電鍍園區為了避免以上問題,干脆將廢水分成15種甚至20種以上分別進行預處理,雖然也能達到一定效果,但也會造成總體投資成本和運行成本大幅提高。我們在多年電鍍廢水診斷處理的基礎上,結合國內外考察學習的若干經驗,總結出了電鍍廢水合理分流的三個基本要點,在此與大家共同探討: 01 以特征污染物為分流依據 所謂“特征污染物”是指某種工業廢水中所特有的,并且需要特殊處理工藝的污染物成分,比如電鍍廢水中的一類重金屬(常見鎳、鉻)、有機胺、次亞磷、焦磷等。若按照傳統分類方法,化學鍍中的次亞磷、電鍍焦銅中的焦磷、陽氧化和磷化中所用的正磷,都可在去除重金屬后劃入含磷廢水,但因為三種磷的處理工藝差異較大,若混合后集中處理,成本會大幅上升。因此應該分為三股才合理。 又如電鍍廢水中容易超標的總鎳指標,現在很多園區已經認識到絡合鎳(如化學鎳、鋅鎳合金)與離子鎳的區別,將兩者分開處理。但導致鎳超標的特征污染物實為有機胺,所以合理的方案應是將所有含有機胺的廢水收集到一起進行預處理。實際每個園區的特征污染物都有很大差異,某一股廢水中也可能同時含好幾種特征污染物,所以應結合處理工藝進行綜合考量。 02 高濃廢液與清洗水必須分流 如果我們只能給電鍍廢水分流提一條建議,那就是“廢液必須分流”。大部分電鍍廢水廠不考慮廢液,或者只考慮重金屬廢液,比如化學鍍鎳線上的化鎳廢液,但實際一條電鍍線上基本每個工序都會有廢液產生。以普通的一條鍍鋅線為例,其基本工序為:脫脂→酸洗→鍍鋅→出光→鈍化,但產生的高濃廢液可達六種之多,包括脫脂廢液、酸洗廢液、含鋅廢液、出光廢液(含稀硝酸)、含鉻廢液、退鍍液。 這些廢液中的污染物濃度是普通清洗水的幾十到幾百倍,如果不經調控直接排入清洗水當中,將會導致污染物濃度大幅波動,設計再精妙的廢水處理系統都無法在這種情況下做到穩定達標。所以,不僅是清洗水要實現分流,所有的高濃度廢液也必須進行分流。但分流不一定是要單處理,一種簡單的方法是將其通過適當控制方法,均勻加入相應清洗水當中。一項,即可大幅提高電鍍廢水的達標率,降低處理成本。 更進一步,可以對部分高濃廢液進行預處理,比如資源化、濃縮干化等,使高濃廢液中的大部分污染物不再進入電鍍清洗水的處理系統。除了直接的成本優勢外,這種方法還可大幅降低電鍍廢水中的含鹽量,提高可生化性以及中水回用率。 03 同一鍍線要考慮交叉污染 即使我們按照以上兩條進行嚴格分流,也無法杜分流不徹底的問題。主要原因是同一條鍍線上,不同鍍槽之間因為掛具、滾筒、龍門架的重復帶出,會將一個鍍槽中的污染物帶到其他槽中。比如一條典型的鍍鎳鉻線上,核心工藝如下:脫脂→酸洗→半光鎳→全光鎳→鎳封→鈍化。不僅在鍍鎳工序的清洗水當中含有鎳,鈍化、酸洗甚至脫脂槽中也都可以檢測到鎳。 針對這一問題,一方面需要電鍍廠提高清潔生產水平,比如更的清洗方式、防止掛具帶出鍍液的措施等,盡量減少交叉污染。另一方面,在電鍍廢水分流時,必須要考慮到這一問題。理想的方案是將同一個鍍種(比如鍍鎳)的電鍍清洗水單預處理外,其他環節(如前處理、后處理)的廢水也在匯總后設置一道特征重金屬(比如鎳)的處理工序,之后再與其他鍍種的清洗水混合處理。也是基于同樣的原因,我們比較建議同一個電鍍園區不要入駐太多鍍種,而且同一鍍種盡量設置在同一區域,以利于分流。 如果無法做到不同鍍種前后處理清洗水的分流和預處理,那在廢水處理工藝的設計上就需要多重保障,針對酸堿廢水(一般電鍍廠該股水是將所有鍍種的脫脂、酸洗、出光等廢水混合在一起)設置特征重金屬如銅、鎳、鉻、鋅等的處理工序。以上是我們提出的“電鍍廢水分流三要點”,根據不同電鍍廠(園區)的鍍種、排放標準、投資預算不同,適用的分流方案會有很大差異,歡迎各位電鍍企業家以及電鍍廢水處理同行與我們交流探討。
本文連接: http://www.pianning.cn/newss-904.html
|